高考历史试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三)

时间:2017-03-05 22:50: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99-1937年,美国工厂数从50.9万个减为16.7万个,工厂产品价值从130亿美元增至607亿美元,生产工人由509.8万增为856.9万。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
B.罗斯福新政
C.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
D.世界市场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据灾损报告,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41亿元。灾后重建任务艰巨,除努力自救外,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界贸易组织
D.关贸总协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提供“长期贷款”的国际组织是是世界银行。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直接促进英国GDP增长的相关因素有
①新兴棉纺织业的发展?②交通运输业的推动
③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故③不正确,答案选择C项。
点评:工业革命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对其考查非常密集:(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贫富分化的加剧。近几年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能够辩证的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2)从全球的角度,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步伐。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辩证地分析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 世纪时,欧洲处于历史发展的上升期,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中国首当其冲;但一战后欧洲地位严 重下降,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欧洲人的对外意识也发生变化,注重借鉴外部的东西。故应选 D 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国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参考答案:对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即由地中海向大西洋沿岸转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点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重要阶段: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