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大抗议书》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3-05 21:50: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7世纪初,英国议会的下议院议员们要求能在税收去向和使用问题上有权发表意见,要求对国家政策的制定有发言权。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们却认为这些议员的要求是无法容忍的放肆和傲慢。统治者这种态度的决定因素是:
[? ]
A.英国的传统习惯
B.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
C.苏格兰人的传统
D.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理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查理一世因为税收权问题和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君主论
英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张金鉴:《欧洲各国政府》)。在1792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了激烈的争议时,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可见,对君主,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地域也认识迥异。
以下两则分别是中华民国政府于1912年和1924年通过的关于清帝的“优待条件”: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近代英国革命过程中对君主采用过哪几种处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法国大革命对君主制度持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基于以上材料,结合1912年以来中国的变化,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两份对清帝“优待条件”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处死国王、国王复辟、以法律限制国王权益。
(2)?改君主制为君主立宪法制,改君主制为共和制(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改共和制为君主制(拿破仑称帝)。
(3)?基本思想:第一份,清帝退位但保留许多特权第二份,将废帝驱逐出皇宫,剥夺原有的大部分特权。中国的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民主共和制度的出现;袁世凯恢复帝制旋而失败,丁巳复辟旋即失败等反映,专制制度虽余毒尚存,但民主共和潮流已经不可逆转。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兴起了国民大革命,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优待条件”的看法中应该体现:两份“优待条件”均是积极消极并存。第一份:以相对较小的代价促使清帝退位,结束的历史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但这种妥协为后来的丁巳复辟提供了条件。第二份:驱逐皇帝出宫表现出更彻底的反对君主制态度,但废帝脱离了监管,又为以后的日本的侵华提供了政治资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着它幼时的健翮,……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叽叽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弥尔顿《论出版自由》(1644年)中的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英国
[? ]
A.大贵族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尖锐
B.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斗争激烈
C.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尖锐
D.自由党与保守党争夺议会权力斗争激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英国议会在17世纪40年代初通过了?
[? ]
A、《权利请愿书》
B、《人权宣言》
C、《大抗议书》
D、《权利法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