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三)

时间:2017-03-02 09:28: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中国的“一五”计划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相同点是()
A.都注意改造与发展的协调
B.都优先发展重工业
C.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情况下进行
D.都使国家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模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并且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可以看出计划和市场是经济发展方式,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区别,苏联斯大林模式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②。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6分)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3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6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2分)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
出现“滞涨”)。(6分)
(2)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8分)
(3)探索: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转化: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6分)


本题解析:(1)归纳材料一中尼克松两段文字材料内容可以明显看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中国充斥敌对意味;而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态度转向温和,由此可以得出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是:由敌对到关系开始正常化;结合所学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背景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涨”)。(2)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列举出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对美国政治的效仿史实,以及近代中美之间的对抗与合作,即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3)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的政治探索是指建国初期进行的三大政治制度建设,即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是指双方的相互借鉴和所学,结合所学可以列举其相关史实: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而不应该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列宁在其革命生涯中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
A.用暴力革命手段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
B.领导召开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成立俄国共产党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发表“四月提纲”,将俄国革命转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表现,材料中列宁主张不能完全照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A项内容与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A项。BC两项是无关项,故答案选择D 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列宁于1921年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当时苏俄实行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
D.自由主义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