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3-02 09:20: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西游记》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两者都处于东西方封建社会走向腐朽、衰落的时期,都要求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B 不对,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等思想家的主张;C不对,这符合《十日谈》;D不对,这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一般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解题时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由于比较型选择题的考核要求的特质,决定了选择项的陈述往往是课文中没有出现过的,这要求考生正确运用历史理论如共性和个性、特殊与普遍等原理等进行分析判断。解题时要找准比较点,结合史实分析,排除干扰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斯大林在《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中写道,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德意志的宗教矛盾较为突出?
②德意志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③路德教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
④路德教已经成为德意志的国教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宗教改革。材料中体现的是德国人民对路德的支持和对天主教会的痛恨。这说明当时的德意志宗教矛盾比较突出,由群众的呼声及口号可知,此次宗教改革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①②正确;路德教仅仅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并没有抨击封建制度,③错误;④无法体现。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参考答案:
(1)文艺复兴,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将人们从神权的的统治中解放出来;光荣革命,英国向君主立宪制转变。(9分)
(2)经济方面:生产力极大提高(2分,答工业革命1分);政治方面: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西方民主政治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主义诞生;开创无产资级革命新时代(答对1点2分,2点3分);文化方面: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发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兴起(答对1点2分,2点3分);社会方面:城市化加快;无产阶级开始显示伟大力量(答对1点2分);生态方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分)
(3)赞成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
理由:时代在演变,而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专制主义、小农经济和“天朝上国”的保守观念。
赞成②主要是“西方腾飞”。
理由: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跟西方拉大差距的,不仅有中国,还有其它东方国家。
赞成③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理由:差距的拉大要考虑双方的因素,西方经过一系列变革,生机勃勃。中国基本依然故我。
(6分,观点1分,理由5分)


本题解析:(1)回归教材,首先要明确三次变革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然后归纳西方人文精神的三次大发展的历史意义即可。(2)阅读材料及所学分析问题,千万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必须材料、课本双管齐下,并结合时代大背景作答即可,要注意,从多角度作答,用“五位一体”思维法。(3)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一般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商沟通。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
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宗教观点不属于马丁·路德提出的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简化宗教仪式
C.建立民主教会
D.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区别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