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3-02 09:02: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
材料一?“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工业文明和世界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追赶世界潮流,实现中国近代化作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影响:引起商业革命;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原因;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通过殖民扩张,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汽船等交通工?具的变革使世界各地间联系更为便捷;商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发展的重要手段。?
(3)影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解体;?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4)努力:投资民族工业;领导戊戌变法运动;领导辛亥革命;开展新文化运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以后英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这说明16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30年代起,一个当时最善于“利用新经济机会”的新的社会阶层逐步进入英国政权中心,这个新的阶层是?
[? ]
A、工业资产阶级?
B、金融资产阶级?
C、新贵族?
D、垄断资本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弱
③造成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④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早期殖民扩张指的是“16——18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活动,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扩张活动客观上为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因此排除④,①②③项均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尤其是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失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

材料三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材料三图所显示的DE和EF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城镇人口各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些不同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
(4)根据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有关情况,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参考答案:(1)变化:15-18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16-19世纪,农村居民增加缓慢,城市居民迅速增加。原因: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土地,自耕农这一阶层逐渐消失;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2)DE段: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由于十年“文革”以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EF段:城镇人口明显增长。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较快;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城市经济活力进一步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3)英国:受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大,如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中国: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如“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
(4)城市化进程往往受政治运动或经济活动的影响。①良好的经济、政治活动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恰当的经济、政治活动却会延缓甚至停滞城市化的进程。②在城市化进程日趋明显的今天,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以及良好的政策措施作保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