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09:02:57
1、判断题 近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不断扩大,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
材料一?“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商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全力于工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工业文明和世界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追赶世界潮流,实现中国近代化作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影响:引起商业革命;打破各大洲相对孤立状态,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原因;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通过殖民扩张,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汽船等交通工?具的变革使世界各地间联系更为便捷;商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发展的重要手段。?
(3)影响: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解体;?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4)努力:投资民族工业;领导戊戌变法运动;领导辛亥革命;开展新文化运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
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
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16世纪以后英国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这说明16世纪以后英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干时间16世纪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30年代起,一个当时最善于“利用新经济机会”的新的社会阶层逐步进入英国政权中心,这个新的阶层是?
[? ]
A、工业资产阶级?
B、金融资产阶级?
C、新贵族?
D、垄断资本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弱
③造成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④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早期殖民扩张指的是“16——18世纪”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活动,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扩张活动客观上为机器大工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因此排除④,①②③项均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尤其是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失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
材料三
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材料三图所显示的DE和EF两个不同时间段的城镇人口各有什么变化?出现这些不同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
(4)根据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有关情况,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参考答案:(1)变化:15-18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16-19世纪,农村居民增加缓慢,城市居民迅速增加。原因: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土地,自耕农这一阶层逐渐消失;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2)DE段: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由于十年“文革”以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EF段:城镇人口明显增长。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较快;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城市经济活力进一步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3)英国:受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大,如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中国: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如“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
(4)城市化进程往往受政治运动或经济活动的影响。①良好的经济、政治活动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恰当的经济、政治活动却会延缓甚至停滞城市化的进程。②在城市化进程日趋明显的今天,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以及良好的政策措施作保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