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康熙帝》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7-03-02 08:44: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熙皇帝被誉为十七、八世纪欧亚大陆最杰出的三位君主之一,在许多重大事件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在一次会议上他说:“撤亦反,不撤亦反,决不可仿效汉景帝诛晁错以平七国之乱的做法”。此后康熙帝断然采取的行动是
[? ]
A.平定三藩?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平定准噶尔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下列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669年康熙帝智擒鳌拜并将其革职查办的根本原因是
?[? ]
A.鳌拜目空一切,以首席辅政大臣自居
B.鳌拜制造冤狱,处死了苏克萨哈及其子孙
C.作为军机大臣,鳌拜不把年轻的康熙帝放在眼里
D.鳌拜专权与皇权专制发生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讲述正确的是
A.他们都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B.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作出杰出的贡献
C.他们都修建了庞大的历史工程,比如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
D.他们在位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
材料二 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中国古代重要建筑的命名往往体现着君王的政治理念和抱负,康熙时期是否如雍正皇帝解释的“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圆明园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客观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圆明园会遭到材料二的厄运,此局面和材料一有无内在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康熙帝在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实行“更名田”和“永不加赋”,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对外关系上平定准噶尔叛乱,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统一,他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2)客观因素: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带来了中国建筑风格的变化。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在战争中遭到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毁。
联系:有联系。康熙盛世之下潜伏危机,其君主专制、文化专制及后来雍正帝限制对外交流正是使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的原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