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3-02 08:37:3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抗击英国侵略者
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
C.虎门销烟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林总督是指林则徐。林则徐在19世纪30年代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设立译馆,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编译书籍。故选B。A项错误,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虎门销烟的情况,只是强调林则徐善于了解外国的情况;D项错误,学习西方的制度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点评: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的气概;编写《四洲志》,翻译《各国律例》,主张向西方学习等,对后世影响很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人物中,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曾国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起的作用是(?)
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的坚船利炮,开始向西方学习,关注世界,C项正确;新思想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不可能抨击封建制度,AB项错误;没有掀起高潮,局限很窄,也没有具体的实践,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抱持文化优越感
D.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万里一朔,莫如中华” 大意是说世界都是萧条的,远远不如中国,说明魏源在关注世界的同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仍带有天朝上国的思想。因此选C。
点评:本专题主要讲述的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重点是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难点是近代不同思想流派的比较。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晚清一位思想家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这位思想家是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孙中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皆秦政也;二千年之学,皆荀学也。”梁启超《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严复: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因此选C.
点评: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
变法
思想19世纪
早期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