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08:26:02
1、判断题 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期间英国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是
[? ]
A.自由主义经济学
B.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C.货币主义经济学
D.供给主义经济学
2、判断题 下列关于经济危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经济危机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 ?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C.1929年开始的危机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D.历次经济危机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都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3、判断题 20世纪最后10年里,美国的经济出现了连续1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低,财政盈余,究其原因最主要是
[? ]
A.出现知识经济
B.国家政策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间的第三条道路
C.政府紧缩通货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以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4、判断题 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判断题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许多国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圈地运动开始的最初时期,失地进城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英国统治阶级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1601年,英国通过著名的伊丽莎白法,即“旧济贫法”,为失地农民创造多种就业的方式。……?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府对失地进城农民政策的变化。
?
材料二:?19世纪末以来,为安置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日本政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以吸纳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合作事业,拉长产业链,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3.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人才。
……日本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促进非农产业向农村地区扩散;鼓励劳动力由农业向农村非农产业就地转移。
——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途径》
(2)据材料一、二,比较英、日两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不同特点。
?
(3)结合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政策分别对英、日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