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3-02 08:13: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在其著述中提到“先前旧政权的消失与其说是通过外部压力,不如说是通过内爆的过程,即内部瓦解。因为没有面对强有力的内部抵抗或外部干涉的威胁,‘革命’可能是和平的。但是所引发的社会动荡是革命性的,因为这些动荡瓦解了现存的政府,并引起急剧的、突如其来的改变。”帕尔默评论的是?
A.北美独立战争
B.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对历史事件特征的描述,再结合教材知识解决问题。题干反映旧政权和消失主要是内部原因,而且引发了社会动荡,这个“革命性”应是指社会性质的根本性改变,故D项正确;ABC项三项历史事件的特点不符合题干,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冷战”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局面,至今还深受其害的有
A德国、中国? B 德国、朝鲜半岛? C中国、朝鲜半岛? D 越南、德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资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围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苏联发动了冷战。“后修正派”于70年代兴起。他们认为,美苏两国的实用主义政策,以及双方的一系列决策错误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重要原因,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负有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把研究的视野扩大到了欧洲和亚洲,探讨了英国、中国和朝鲜等国家在冷战中的作用。?
——徐蓝《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材料二?进入7 0年代以后,冷战史研究的大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美苏两大国之间“缓和”体制的逐步建立,又抽去了国际关系中冲突性因素的紧迫性。随着国际政治对抗中“常规化”趋势的出现,冷战中意识形态对峙的因素也进一步淡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后修正派”开始崛起。……进入90年代以后,苏联及其集团的瓦解又为学者们在不同程度上打开了接触利用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档案资料的大门。与此同时,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尤其是与冷战走向结束的进程有关的资料)也进一步开放。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材料三?一些当时发生时看似严重的事件,在之后反观时经常被证明为无足轻重;而另一方面,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后果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这种变化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
——(英)理查德·克罗卡特《50年战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基本观点的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以20世纪50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会变得举足轻重”。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研究国际关系史时应注意怎样的原则?(7分)


参考答案:(1)变化:认为40、50年代苏联应负主要责任;(1分)60年代美国应负主要责任;(1分)70年代起,认为美苏双方对冷战的爆发都应负有责任,(1分)研究视野扩大,探讨英国等国在冷战中的作用。(1分)
(2)美苏大国关系的“缓和”;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等冷战档案的开放,得以重构冷战史实。(每点2分)
(3)事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开启了欧洲联合的序幕。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或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欧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53年中印西藏边境问题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召开亚非万隆会议,促进了六、七十年代第三世界的兴起等。(每点2分,任意答到其中2点即可给4分。答案中的典型事例要求符合下列要求:①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②“当时看似无足轻重”指美苏两极不直接参与的,且不反映当时主流国际关系;③在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的)。
原则:全面客观的原则;发展变化的原则。(3分,答到其中1个即可)


本题解析:(1)从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讲了三个阶段,仔细分析三个阶段的主要的观点即能回答本题。这种研究,开拓了史学研究的范围。(2)70年代起学术界对冷战责任认定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主要表现有美苏大国关系的“缓和”;意识形态对立的淡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美、苏等冷战档案的开放,得以重构冷战史实等。(3)此题需要对相关的历史阶段的国际关系较深的把握。知道一种政策出现之后对后世的影响等。可结合教材知识灵活作答。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冷战的起源以及美苏两国为冷战担负的主要的责任的问题。冷战是美苏在战后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行的激烈的较量。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对抗。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出台了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组建了北约。苏联则成立了共情局、经互会和华约与之对抗。配合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宣传上也是对抗的重要阵地之一。冷战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世界分裂为两部分,时刻处在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是美苏冷战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巨大的发展,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诺曼·戴维斯在《欧洲史》中认为:“美国在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任何帮助都是合乎逻辑的,不这样做的话,就不会有政治稳定和令人满意的和平。”美国。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帮助”出台了(?)
A.马歇尔计划
B.北大西洋公约
C.杜鲁门主义
D.经济互助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美国在为世界恢复健康的经济方面提供任何帮助都是合乎逻辑的”,可知题干中要求的是经济领域,B.北大西洋公约和C.杜鲁门主义分别为军事和政治领域;D.经济互助会是苏联方面采取的措施。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战后国际关系命题预测1.从考查题型看,可能仍以选择为主,但是不排除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要注意本部分知识与经济史联系出题。2.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美苏关系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和影响。3.从文综的角度看,要注意本专题知识与当今世界的地区热点问题相联系进行命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
材料二: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在1991年2月7日对众议院的讲话中指出:“指引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正如海湾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代表共同利益发挥集体力量方面,美国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前南斯拉夫战乱不已,迫使大批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估计,到1992年10月,滞留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难民达180万,另外还有40余万难民涌向临近的欧洲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如何区别“冷战”与“热战”?材料一中的三次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别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性质。(6分)
(2)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乱说明了什么?(2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是否诉诸战争。(2分)海湾战争等三次战争均为局部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世界性大战。(2分)海湾战争是一场性质特殊的战争,它既含有惩罚地区霸权主义的正义性,又包含着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非正义因素,正如材料二中所说的要保持美国牢固的领导地位。(6分)
(2)说明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被东西方矛盾掩盖的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2分)总趋势是走向缓和,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3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属于基础知识考查,结合所学分析就可;第二小问在分析海湾战争性质时,注意结合材料中“第三次大规模战争”、“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的观点,指出其双重性。
(2)第一小问可结合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出现的局部动荡原因进行回答,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被东西方矛盾掩盖的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加剧;第二小问可结合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的总体形势回答即可,总趋势是走向缓和,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