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罗斯福新政》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时间:2017-03-02 08:12: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时期,这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无法缓解经济危机
B.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日益尖锐
D.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削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经济进行国家干预,这反映了国家职能的扩大,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在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前提下仍出现“滞胀”,说明了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削弱。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 ? )?
A.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3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两大阵营的对峙和冷战的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把创造经济财富作为目标本身,而是使它首先服务于社会团结,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持国家的稳定,“福利国家”由此而得名。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以知识经济的全面勃兴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作为其不断深化的表现。……资本的流动会影响福利国家的税源,人员的流动会对主权国家内的社会再分配和福利国家功能产生直接的消极影响,而产品和服务的流动则又会引起外来低价产品在福利国家进行“社会倾销”。……
(福利国家)开始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改革实践,一是注重人力投资,而不再只是直接提供经济帮助。……政府必须在保障公民物质生活的同时,关心其精神状态……以“福利社会”逐步代替“福利国家”……
——《论全球化对西方福利国家的冲击及其改革之路》
材料二? 1951年春,张朝辉在甘肃省山丹县一个乡镇小学当老师。那时工资还是供给制……同年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计划经济时期“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保障体系开始建立。
1988年3月,张朝辉的二女儿张爱荷成为山丹县化工厂的一名合同工。按照1986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合同制工人养老实行社会统筹的规定,她要按月交纳养老金。三年后“社会福利社会办”被明确提出,从此“社会办福利”成为市场改革之后的社会保障主流。……在社会保障改革刚开始的几年中,对张家人的影响并不大。真正的影响,可能要从1993年算起。“那一年,工资一下子涨了五六百,但不久后就开始交住房公积金,是基本工资的5%。看病也不全报了,……而且从那以后,看病花的钱就越来越多了,药也越来越贵了。”
2009年7月,张朝辉的孙女张静,开始在北京的一家网站上班。在聘用合同中,写着她享有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同时,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全民普惠式的社会保障曙光,正在一点点显露。?
——《普通一家人的社会福利60年变迁》
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和中国各采取了什么福利政策,并分析形成原因。(14分)
⑵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中国的福利政策分别做了怎样的调整,并分析原因。(18分)
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福利政策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1)政策: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2分)中国建立“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的保障体系。(2分)
原因:西方:①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开始;②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影响资产阶级统治;③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④劳动大众为争取各种社会权利,长期斗争的结果;⑤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⑥苏联福利政策的影响。(六取三,6分)
中国:①建国初期巩固政权;②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化起步);③建立了计划经济政策。(三取二,4分)?
(2)发达国家:政策调整:80S削减社会福利开支。90S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 (或福利社会代替福利国家)(4分)?
原因:70S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2分)90S以来,全球化影响下,资本、人员、产品和服务 的流动。(4分)
中国:政策调整:80S中期开始“社会办福利”(或社会福利社会办)。90S以来开始朝着普惠式方向发展(或答福利面向全体人民)。(4分)?
原因:80S经济体制改革;90S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4分)
(3)认识:①社会福利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②福利制度是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各国依据国情制定福利政策; ③福利政策与全球化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
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
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
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观点的准确分析与归纳,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在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国内有学者对新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美国的新政是对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否定,而且认为会对美国的民主政治构成冲击,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材料评价的“他”是
A.乔 治?华 盛 顿
B.亚伯拉罕?林肯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贝拉克?奥巴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