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维新思想》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3-02 07:53: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学习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中“奉还版籍、废藩置县”这一措施时,某班同学出现了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于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重建中央集权,成为近代化重要前提
B.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C.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近代化的推进
D.消灭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化宪政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唤醒”的主要表现是(?)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自强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改良运动兴起
C.资产阶级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D.认识到日本先进,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梁启超认为: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一套直翻领、袋盖为倒笔架形的服装,服装前襟的纽扣为五粒,象征着国家的五种权力,袖口的三颗纽扣则象征着三民主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这套服装称为中山装?
B.服装设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服装设计反映了民主共和已经实现?
D.服装设计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末,京、津、沪、穗是维新变法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城市,下列有关当时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团体对应有误的是
A.京——《中外纪闻》、保国会  
B.津——《国闻报》、时务学堂
C.沪——《时务报》、强学会   
D.穗——《知新报》、万木草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外国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冲击着中国旧制度和旧思想。试以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变化的原因:
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通商口岸时,把西方的生活方式也移植过来。②清政府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③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表现:
①受西方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也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服饰发生变化,出现西装、中山装、洋装。在饮食方面,出现西餐,还有面包、咖啡店。西式住宅也出现了。 ②风俗习惯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自由,婚丧仪式简约文明。社交礼仪方面,采用握手、鞠躬,称呼用“先生”“同志”。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