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07:32:18
1、判断题 下面是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反映英、荷、中三国贸易数额的表格。下列对这份表格的理解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
B.荷兰逐渐成为“海上马车夫”
C.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新航路开辟深刻地影响着西欧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该章程强调中国史“当专讲历代帝王之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弛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
(1)依据材料概括《奏定中学堂章程》体现的历史教育特点。(1分)
材料二? 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初级中学世界历史教学大纲(草案)》。大纲认为: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因此,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安排章节内容。
第二,“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为此,大纲以阶级斗争的重大事件为“社会制度改变”的转折点。
第三,突出苏联的历史,其第九部分“现代——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总危机”,可以说是苏联史的缩编。
(2)新中国的历史教育体现了怎样的史观?试析新中国形成这种史观的原因。(4分)
材料三? 2011年版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史部分构建了这样一个体系:
一条主线:人类历史从分散到整体发展。
两个方向:人类历史可从纵向、横向进行研究。纵向系统以时间为序,横向系统反映地域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至关重要。
三个阶段: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阶段,勾勒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
(3)2011年版课程标准体现了怎样的史观?据此史观,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起点时间和代表事件应该分别是什么?简析其主要依据。(9分)
3、判断题 2005年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当天,我国首个航海日也正式启动。今后每年的7月11日,是中国法定的“航海日”。东方郑和下西洋的活动和西方“航海三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活动前后相差半个多世纪。西方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最早来到亚洲的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4、判断题 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
5、判断题 下面有关“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结构示意图中①②应分别填上
[?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