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2 07:15:23
1、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其中“伊斯兰世界”是指
A.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蒙古帝国
D.阿拉伯帝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
B.工业革命的需要
C.自然科学的发展
D.开拓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伦敦大学的成立及课程设置正是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求。故应选B。A项与材料并无直接关系;C项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材料并未交代;D项材料也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
A.输出机器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拓展殖民地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2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材料二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
——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年)
材料三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拔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人的生活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理由。(4分,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哪一政府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的?(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l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2分)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就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变化:养成穿袜子的习惯和准时准点的时间概念。(2分)
联系:机器的普遍应用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棉布等生活资料日益丰富;(2分)工厂制度形成,细致的分
工、严格的纪律以及对生产效率的追求促使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2分)
(2)理由:结辫不适于机器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2分)不卫生,又耗费时间。(2分)
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南京临时政府)。(2分)
(3)特点:风格、色彩多样化,求新求变。(2分)
因素: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解放,审美心理的变化等。(每点2分,共6分,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4)看法:符合题意,概括提炼。例如: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本题解析:(1)本则材料分成两部分,均反映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可根据材料直接得出:人们养成穿袜子的习惯和形成准时准点的时间概念。根据材料中1831年、《机器的成绩》、袜子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工业革命期间机器的普遍应用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棉布等生活资料日益丰富;工业革命后伴随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
(2)从“辫发长垂误缠机器可死”、“执戈跨马,辫尤不便”、“ 污衣增垢”和“梳刮费时甚多”可直接概括得出:结辫不适于机器生产;不利于行军作战;不卫生,又耗费时间。根据所学可知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的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3)根据材料最后一句可直接得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风格、色彩多样化,求新求变。结合材料“改革开放”、“ 思想上的拔乱反正”、“ 国民经济发展”、“ 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等信息可以归纳为: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解放,审美心理的变化等。
(4)本小问要求学生根据上述三材料说明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关系。工业革命英国后人们穿袜准时,中国引进机器后剪辫,改革开放后追求时尚都说明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