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维新思想》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2-10 19:23: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唤醒”的主要表现是(???)
A.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自强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改良运动兴起
C.资产阶级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D.认识到日本先进,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梁启超认为: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98年1月的一天,在总理衙门西花厅,总理大臣李鸿章、翁同稣、荣禄等对康有为进行问话。康有为把荣禄驳得哑口无言,气得荣禄中途退场。这种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驳斥顽固派[???? ]
A.变法图强是大势所趋
B.顽固势力势单力孤
C.维新变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面对瓜分豆剖的危机,如何自救?中国人对这一艰深时代课题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而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材料一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 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材料二 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与一位“秀才”共谋国事。
材料三 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材料一


参考答案:(1)悲剧: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
D.宣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学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是革命派的目的,D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内容,B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目的;C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直接目的,因此选C。
点评:以目的类为例:“目的”是指当时人们在进行某一历史活动时想要达到的境地或希望得到的结果。目的或目标可能是多样性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主要目的”。目的还有近期和长远之分,一般将近期而明显的目的称为“直接目的”,将实质性的目的称为“根本目的”。例如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其直接目的是分割王国的封地,而根本目的则是解决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问题,从而加强中央集权。分析根本目的要求学生作深入的理性思考,因为它往往反映了我们的对历史认识,提示的是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