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维新思想》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2-10 19:23: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简单,从材料“某学堂因废八股”、“此乃当今皇上旨意”可以看出这是维新变法时期,此时的皇帝是光绪帝。故选C。道光帝生卒年代是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咸丰帝是在1850-1861年在位;宣统帝是在1909年-1912年在位。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在文化教育上的内容。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在政治上,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发展经济;在文化上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高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 ]
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有请德赛两位先生——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强调了对维新变法运动改革举措影响的理解,结合史实不难发现维新变法运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①②③④⑤均有涉及,故答案选D。
点评: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③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④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⑤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⑦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本题的考查角度是⑤。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毛泽东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毛泽东对革命道路探索的相关知识。
①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时期,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标志。
②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总结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继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话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现当开创百度,事务繁多,度支岁入有常,岂能徒供无用之冗费,致碍当务之急需。如詹事府本属闲曹,无事可办……均著即行裁撤


参考答案:(1)方式:托古改制(1分)。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及软弱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明显看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方式是托古改制;材料一中文字“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说明了采用托古改制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及软弱妥协性;封建势力强大;为减少改革的阻力。(2)从材料二中可直接概括其改革的主要措施。(3)材料三中杨深秀维新派中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张,所以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其失败的原因是保守势力的阻扰;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缺乏群众的支持;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改革符合近代化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进步;但是改革要成功,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有较完善的措施;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要妥善处理好与传统势力的关系。
点评:康有为、梁启超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主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分子变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标志着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进程中由器物文明开始深入到制度文明的层面。但是他们在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时却给了他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传播的阻力,但也表明其力量的弱小和软弱。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