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10 18:38:16
1、判断题 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①②③④均是早期殖民主义扩张的特点。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7分) 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 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犹豫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实际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
参考答案: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第一小问要求根据材料回答,意思就是要求学生从材料找答案即可,由材料可知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在亚洲地区;第二小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也就是不能从材料找答案,要从课本知识找答案,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注意分析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全面分析;可结合16世纪前后的阶段特征组织答案即可,注意主讲是经济,所以在经济方面的原因要详细回答;经济方面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科技方面日心说的的出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2)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首先第一小问问的是变化是什么,回答的模式应该是:从….到….的变化;,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意思是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组织答案;这个事情是中国走向衰落,欧洲开始强大;第二小问要求从政治、经济这两个方面分析原因,而不需要思想文化方面的,分析原因时要注意分析中国衰落,欧洲强大的两方面原因,本题比较容易忽略了另一方面,从欧洲与中国19世纪的阶段特征与组织答案即可,这个时期政治方面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方面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政治上是封建专制;经济上是自然经济占主导。
(3)本题考查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生围绕二战后的与经济全球化有关的组织答案即可,言之有理就可得分,如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建立与区域集团化。
【考点定位】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从而为新大陆的发现创造了条件,C项符合史实;其余 A、B、D三项都与“煤的广泛使用”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美国出现持续117个月的经济增长是在那位总统在任期间
A.胡佛
B.罗斯福新
C.里根
D.克林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进程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使工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工业革命又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岀
参考答案:(1)图1 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图2 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
本题解析:
第1 问实际上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2 问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第3 问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