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10 18:32:31
1、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市民不能做的事情是 [???? ]
A、收听广播,关心国家大事
B、订阅一些报刊
C、周末到电影院放松心情
D、晚上打开电视看看新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哪些属于电影媒介的特点
①时效性不强 ②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③其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④迅速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⑤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人们还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②④是互联网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浙江潮》创办于1903年,系浙江籍留日学生同乡会发起创办。它的主要栏目有:社说、论说、学术、政法、实业、哲理、教育、地理、科学、各国内情、国际政局、留学界纪事、小说、文苑、调查会稿、浙江文献录、图画等。由此可知,《浙江潮》
①具有知识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②创办的目的之一是启迪民智
③是一份通俗性刊物??????????????????
④宣传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浙江潮》所包含的内容中信息不难发现其具有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和知识性的特点,再结合其创办的时间特征1903年和创办者留日学生可以推断出创办《浙江潮》的目的之一是启发民智,所以①②两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和史实,③④两项说法错误,《浙江潮》应该是政论性期刊,此时孙中山尚未提出三民主义。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交通、大众传媒的变迁,是高考中的新增考点,近年来反复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部分内容长期为传统史学所忽视,属新增社会史学;另一方面,社会史学的内容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学生有亲身体悟,更易体现历史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就难度而言,总体难度不大,只因为学生还不太熟悉这一模式,故得分率较低,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材料二 1895年到l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第(1)问,报业的发展反映了清末中国的内外危机;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直接概括即可;第(3)问,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相联系考查;第(4)问,要依据前三问的问题概括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在上海创办的报刊杂志有
①《申报》②《时务报》③《民报》④《青年杂志》⑤《每周评论》 [????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