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新思想的萌发》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2-10 18:24: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维新思潮最终没能救国,但其影响深远,他在当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使人民意识到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
B.使人民认识到资产阶级力量太脆弱

C.使人民受到近代民主思想的洗礼
D.使人民认识到西方殖民国家的先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期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 ]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国情
B.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C.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D.传播了资本主义新文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BC两项与中体西用的影响不相符合,近代中国正确的救国方案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他的救国实践都失败了。D项与中体西用的内容不相符合,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康有为并非是因循守旧的人,因为他主张要变法,要实行君主立宪,故A项是错误的;康有为未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他主张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故C、D两项是错误的;故本题应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康有为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力图将西方政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便在策略上减少变法的阻力。实质上反映了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的软弱性、妥协性,A不对,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利益;B与题干不符;C是表面现象;因此选D。
点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演变过程、内容及特点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第30题对20世纪初西学传入的影响的考查、全国课标卷第31题对20世纪初教育制度变革的考查、北京卷第16题对20世纪初启蒙思想传入中国影响的考查、广东卷第16题对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必然性的考查;2009年上海卷第15题对封建顽固派主张的考查、2008年海南卷第19题对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含义的考查等。复习时要重视分析各阶级、各阶层主张所体现的思想解放的特点,辨析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主张的异同,理解近代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