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2-10 18:05: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思想界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


参考答案:
(1)观点:提出学习西方,但认为封建制度和文化不能改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即师夷长技以制夷;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伦理纲常不能改变。林则徐、魏源等人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对当时的思想界起了思想启迪的作用,所以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
(2)本问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3)材料三毛泽东提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他认为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曾“照搬外国的经验”,即采用苏俄十月革命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遭受严重挫折;此后,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前,中国知识分子排斥西方文化;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无产阶级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
点评:本专题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内容包括“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等主要史实。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从仿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从学习西方再到学习苏俄,不断探求强国之路,最终找到一条自己道路的过程。本专题的复习要注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的观点”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在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要客观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是在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中展开的,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和不断壮大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戊戌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其规章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这从根本上说明
A.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
B.清政府坚持“中体西用”

C.维新派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D.京师大学堂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冲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期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仍坚持封建的伦理纲常。这从本质上说明了戊戌变法的不彻底性,不敢彻底与封建势力决裂。故选C。A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封建论理的重要性,而是说维新派的保守性;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D项错误,京师大学堂的建立确实强有力的冲击了传统的教育,但是材料中主要是说的京师大学堂的落后因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背景。维新变法是在外国列强侵略不断的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但是变法并不彻底,从京师大学堂的课程设置和指导思想就可以看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晚清一位思想家说:“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惟乡愿媚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这位思想家是
A.梁启超
B.严复
C.谭嗣同
D.孙中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谭嗣同说:“二千年之政,皆秦政也;二千年之学,皆荀学也。”梁启超《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严复: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观今日之世变,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亟。孙中山: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因此选C.
点评: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维新
变法
思想19世纪
早期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认识到世界的巨大变化,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之先河,这是他比同时代人的高明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
——《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
材料二 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材料三 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则夷也。
——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


参考答案:(1)同:都否定《左氏春秋》的真实性。
不同:康有为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