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8 00:03:15
1、判断题 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的著作,A 是王守仁致良知,B 是黄宗羲的观点,C 是朱熹的格物致知观;D 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故选C。
点评: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的代表人物,在世界的本源上,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社会上即使儒家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是存天理,灭人欲。这种思想极大地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望,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但是宋明理学中的积极地成分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片中私有制经济逐渐消失,公有制逐渐确立为主体经济,说明是三大改造的结果。故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中央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转变为国营企业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全行业公私合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
——《汉书·贾山传》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
参考答案:
(1)特点: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归纳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特点可以依据材料中“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为驰道之丽至于此”等信息归纳即可,如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目的可以结合秦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分析如可以从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等。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及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注意“1840—1910年”,即与两次工业革命相关,欧美出现筑路高潮可以结合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工具的出现,殖民侵略以及社会生活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1840—1910年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大门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交通运输的近代化,使中国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第(3)问,以图片的形式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中主要是建国后,中国在不同时期的交通分布情况及取得成就,结合图片可以得出中国的交通网络越来越科学合理,有利于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对国防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着浓厚的半殖民地特征,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民族企业多集中在:
①纺织业 ②采矿业 ③食品加工业 ④机器制造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