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商业的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2-07 23:38: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材料意在说明三国中魏的人口和户数最多, 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多少是经济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 (超过蜀和吴), 因此,材料中的史实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故选C。
点评:在中国历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政治上由分裂走向空前统一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关系十分活跃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民族关系的变动成为影响这个时期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史记》记载:“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这是称誉()
A.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发达
B.齐都临淄的繁华
C.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
D.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引文来自教材,形容的是齐都临淄的繁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
A.宋代商业繁荣???????????????????
B.宋代城市生活进一步丰富
C.宋代开始出现茶坊???????????????
D.宋代国家对商业的控制管理放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夜市喧至三更尽 www.91exAm.org,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中描绘的城市现象最早出现在[???? ]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元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6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而政府的决策或行为对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
“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唐景龙元年(707年)的敕令
材料二?“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


参考答案:
(1)概念: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方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题干“凡名草市,劫杀皆遍”、“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以得出不利草市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材料二题干“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可以得出宋代的草市已经扩展到服务行业。根据所学草市产生的时间以及唐宋期间发展的原因,回答即可。
(2)材料三题干“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体现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农产品方面。从全球史观来分析问题,明朝后期正值西方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回答即可。
(3)材料四题干“夷人来厦开市”,“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得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根据所学内容回答即可。
(4)根据材料五图一中的“纺织品票”可以得出当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图二中的文字“公司股票”可以得出此时中国为市场经济时期,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组织语言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