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7 23:32:37
1、判断题 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都是政治中心
B.生产性和商业性突出
C.都集中在江南地区
D.都与外国保持直接贸易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朝中期以后,苏州的饮食、服饰和娱乐等方式在全国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时人称为“苏样”。苏州这一地位形成的基础是
A.工商业发达
B.是唯一的外贸港口
C.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D.资产阶级壮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苏州的饮食、服饰和娱乐等方式在全国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源于苏州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发达,故A项符合题意;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且B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明中期以后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C项错误;明代没有产生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这一结果的是 [???? ]
A.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
B.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
C.长途间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D.徽商等地域性商帮出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康熙帝19岁那年亲自到先农坛,祀先农神、行耕籍礼,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不过他在位61年,先后55次遗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以农为本是国家基本策略
C.祀先农是古老的传统
D.帝王祀先农是姿态无意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
A.城郊“草市”的形成
B.“市”突破城的界限
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
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货物于井边货卖”以及“市井”、“闾肆”的信息说明城市中商业区出现,故本题选择C;“草市”的形成与南北朝,“市”突破城的界限是在北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材料中没有反映,故ABD均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