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7 23:26:21
1、选择题 “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改良蒸汽机
B.飞梭
C.珍妮机
D.骡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动力革新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机械动力,而不是自然力。A项是机械动力,BCD项是人力与畜力,故A项正确。
考点: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
点评:本题题干反映的是蒸汽机带来的影响。蒸汽机带来的生产力的革命,其最重要的意义是动力革新,因此,解答本题只须辨别选项动力类型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 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材料二? 1890年至1939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法律及其主要内
参考答案:
(1)“着火的房子”:美国独立后,邦联政府软弱无力,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第三章,‘着火的房子’第十章,小州的胜利,第十九章,瑕不掩瑜”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着火的房子”从中央政府权力角度思考作答;“小州的胜利”从《1787年宪法》中平衡大小州利益角度概括作答;“瑕不掩瑜”从评价美国宪法角度归结答案。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图表从立第二小问原因前者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影响角度归结答案,后者从美国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做法角度分析原因。第(3)问中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相同点从国家干预经济角度概括,不同点从对经济干预的程度来思考作答;第二小问认识属于开放题型,从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调整以及经济思想的变化等视角综合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蓝缕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反映了先进科技的作用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蓝缕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平等化的危险...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说明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对社会等级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
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注意材料提供的时间限制,然后依据这个时间段分析该时期的时代特点与时代潮流,最后再依据这个时代的进步潮流来筛选答案。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是主流,是进步的潮流。“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是由于新航路开启使得西欧迅速崛起,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两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及以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所以这些事件应该高度的评价。
(2)第二问,首先应该正确分析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新航路研究的角度,材料一是全球史观的研究角度,材料二是近代化史观的角度。所以从材料一的角度来评价新航路开辟时要从其对整体世界发展的贡献角度来分析归纳。依据依据材料二的角度评价时应该从其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方面来分析归纳整理。
(3)第三问,有关“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的问题,注意题干提供了答题对象,要求依据英国与苏联为例,要明确英国与苏联这两个国家谁是原发型的,谁是传导型的国家。很明显英国是原发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苏联是传导型的国家,靠国家力量来发展工业。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建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即是计划加市场。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赞同其观点,也可不赞同。选择赞同时,除了依据材料中所述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外,还有就是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分析归纳总结。如选择不赞同,可以从哲学知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将要方面来分析解题,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要抓主流,看主要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