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7 23:10:35
1、判断题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 ]
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
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
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以来“独尊儒术”的转变说明了思想专制统治的出现,当然这种思想控制的加强是建立在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①②③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④说法错误,“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答案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来源于战国时期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战国时期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秦始皇根据其政治理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
考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点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基础: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参考答案:(1)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的思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有一种学说,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胳、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结合选项分析,只有 D.老子
,属于道家学派。故,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