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时间:2017-02-07 23:10: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申江百咏》描述的这一发明,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8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材料中“火树千株照水明”显然描述的路灯的发明,“地埋铁管通街市”描述的电线。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电灯的发明。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从1870年起,爱迪生开始研制电灯。故这一现象最早应该是19世纪70年代,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第一次:蒸汽机;第二次:电。
(2)第一次:工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8分)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市场经济的法律秩序是在连续不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70到1870年左右时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胡佛的反危机政策的核心是坚持推行自愿合作联合政策。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


参考答案:
(1)缺陷:工人阶级和弱势群体生活困苦(没有社会福利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说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不公平、不平等,工人阶级生活相对困难;“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说明工人的要求缺乏诉求的途径。不利影响,从两个方面考虑,在经济上贫富差距加大,不利经济健康发展;政治上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影响社会稳定。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认为政府干预影响公平竞争,是材料的理论来源。
(2)此题是受2013年高考全国卷Ⅰ第31题的影响。主要反危机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回答即可。回答特点注意与措施相对应,表达上要有所区别,语言再概括、抽象一些,同时与之后的罗斯福新政相比较。“坚持推行自愿合作联合政策”反映的是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全面干预。材料三的不同之处,明显区别是有了法律的保障,突出制度建设。
(3)“评述”类题目,要注意先述后评。先概括材料四的经济立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经济法律体系。其次是评价和认识,可以从“从哪里来”(背景)、“是什么”(内容、特点)、“到哪里去”(影响)三方面来考虑。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说,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主要理由是(???)
A.此时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B.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开始形成

C.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确立
D.英国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上的工业化是近代化最根本的表现,题干中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近代化应该从18世纪中期以后开始”实际是指18世纪中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化的开端,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9/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