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三)

时间:2017-02-07 23:06: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朝时期“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A.儒学出现危机
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迅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王维被称为“诗佛”,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习道家的炼丹术,又虔诚礼佛,柳宗元主张援用佛学以发展儒学,故选B。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泛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
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
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由题干中“独爱之如一”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一视同仁,这样的影响是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不同是(?? ) ??????????
A.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B.前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自治权????????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后者实行资本主义?????????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参考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A的外国人当家作主不正确;B.的享有完全自治权不正确;C、D项相比,D是意义,C是性质,只有C项符合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
——郑成功
材科二?郑成功及其子郑经在收复台湾后……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与东南沿海
——《中图通史全稿》(下)
材料三?康熙二十一年(1682)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台湾外纪》
材料四?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五: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宣言》
请回答:
①根据村料一、二对郑氏集团收复和经营台湾进行简要评价。(4分)
②材料三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4分)
③材料四中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2分)
④材料五《开罗宣言》的发表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①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美国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它反映了(??)

A.世界格局的两极化发展趋势
B.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发展趋势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生产全球化,这属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表现之一AD不对,这是国际政治格局德表现;B不对,从图片信息可知,涉及的国家包括亚洲、欧洲、美洲等众多国家,这已经超出了经济的区域化的范畴。C符合题意。
点评:经济全球化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