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7 23:04:20
1、判断题 1972年中美之间结束敌对状态、中日邦交正常化是求同存异原则的灵活运用。下列选项体现了“求同”的是
A.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
B.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C.谋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D.平衡国际战略力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求同”是指:面临的问题相同。中美之间关系的缓和是源于两级格局下苏联对美国的战略攻势以及中苏关系的恶化;而中日邦交正常化则是在两极格局下寻求自我发展的要求。所以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的变化均是国际战略力量发展的结果,而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也起到平衡国际力量的作用。故选D。A项错误,求同并非要淡化意识形态,而是要坚定的信仰社会主义;BC项错误,明显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一文中称:“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符合中国大众的要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1943年、上海”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汪伪政权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即国民经济服从战争的需要。这一政策的实施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故选A。
点评:抗战期间,在沦陷区的民族企业,或被日本灭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加上官僚资本的压榨,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把中国与全球化比喻为一对欢喜冤家,从被动参与、抵制反对到积极融入,悲与喜均对中国与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仅在山东境内就有青岛和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被迫开埠以后,烟台港就有英国福开森等公司开辟多条新的国际航线,一位英国人在《1865年烟台贸易报告》中写到:“将近?30年来,它和渤海湾的其他几个港口一起,成为欧洲与中国商品的巨大贸易中心。”通过进出口贸易,洋行获得了大量利润,尤以仁德洋行、士美洋行等为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
——《开埠后烟台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有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所谓“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
材料三
——摘自2010年11月18日新闻网
请回答:
(1)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扩张,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完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的表格填充。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因素分析2011——2003年我国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危害:主权遭到破坏,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取决于
A.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D.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953-1957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是国民收入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才建成B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在1978年后C错误;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后。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中国工业总产值在1960 年—1962 年下降,主要是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的经济政策导致;1962—1965 年上升,主要是由于新的经济政策“八字方针”的调整。 故选A。B项错误,并未经济结构调整,还是重工业为主;C项是表面现象;D项错误,在这个时期中苏关系未好转。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发展呈现出曲折发展的特点。在50年代,由于经济建设的经验不足,翻了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生产的巨大的破坏;1960年开始的政策调整,经济建设逐渐的得到恢复和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