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五)

时间:2017-02-07 22:57: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
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



2、判断题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一位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美丽的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的力量尚不能限制大国行动
B.大国和小国按实力有具体的不同的分工
C.第三世界拥有发言权,但霸权政治仍然存在
D.小国对冷战无可奈何



3、判断题  (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4、判断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这项制度的初步建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规定政协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C.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使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D.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5、判断题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