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07 22:09:03
1、选择题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形者,有生之本”等,可知,材料中王安石的观点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与之对立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分析选项,可知,A“心外无物”扩大人的主观感受,即是唯心主义,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A。其余BCD三项均不属于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心外无物”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
A.夏商西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由领主制向地主制过渡的时期,代表各阶层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 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认为仁义礼乐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4分)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原因:仁义礼乐是道德堕落后的无奈选择。治国理念:无为而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出处“老子”可以得出,考查的是道家思想主张,引文大致意思为:世人失去道,圣人才教人以德。道德善良失去后,圣人才教人以仁。失去仁义之心,圣人才教人以礼。而倡导礼就是忠信的缺乏,这也是祸乱的源头。联系所学知识,得出老子的处世哲学。
(2)根据材料所述,文艺复兴过度强调人的欲望,为了防止社会动乱伏尔泰指出“遵从孔子法规”,强调人的道德建设。“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可得出伏尔泰对中国儒学的崇拜,结合所学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所述家庭伦理道德“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而”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可以得出个人道德比公共道德发达;”“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可得得出以家庭为中心。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老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法、术、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韩非子的典型的思想主张,所以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法、术”等关键字眼即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福祸相倚,无为而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不对,体现儒家“仁”“仁政”思想;B不对,体现法家法治思想; C不对,体现墨家“兼爱”“非攻” “尚贤” 等思想;D正确,体现道家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诸子百家。
点评: 用表格法识记。
派别、代表、著作
思想
儒家孔子
“六经”
①核心是“仁”
②政治:以德治民、克已复礼
③教育:有教无类
儒家孟子
《孟子》
①仁政和民贵君轻?????????????????????????????????②性本善????
儒家荀子
《荀子》
①仁义、王道并用,以德服人,君舟民水
②性本恶
道家老子
《道德经》
①万物本原是“道” ;不停运动,对立面相依不断转化。
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家庄子
万物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能获精神自由
法家商鞅
中央集权、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
法家韩非子
①依法治国(法术势、中央集权)?????????????????②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故应改革
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和节俭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