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2-07 22:06: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提出这一论断的大会最可能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任务”,指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A项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召开,C项八大1956年召开, D项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故选C。
点评:该题属于时间型的选择题。所谓历史学科时间型选择题,主要是指包含了显性或隐性的历史时间,这个时间又能够体现一定的阶段性、时代性等的选择题。开启时间型选择题的钥匙,主要是根据时间限定语,特别注意提取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抓住时间背后的历史背景,有意识地从时间入手,“顺藤摸瓜”,就能找出符合特定时间范围内的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 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 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然经济的经济模式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中国古代就有商品经济,所以③开始出现商品经济这一说法是错误的。①外国商品占据中国市场、②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开始丧失、④外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⑤广大农村仍然主要是一家一户自然经济的经济模式,都正确。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注意自然经济解体影响:
(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市场、劳动力和资本条件;
(2)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美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B.《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结束了中美长达20多年的对抗
C.《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建交
D.中美关系的改善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突破和转机的关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错解:D项,认为中共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突破和转机的关键。形成错误的原因:不能够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前后关联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50年代,中苏友好,中美、美苏关系敌对;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敌视中国,美苏持续冷战,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美苏持续冷战,这与图片信息相符,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五年内在湘、鄂、赣区域由政府投资2.7亿余元,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30余个大型厂矿……五年后(民国三十年)钢、铁、铜等类产品应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特别加大对该地区煤矿的勘探工作……对我国特产而世界急需的钨、锑、锡等,由中央统制对外贸易。”从材料可见
A.政府正在为抗日展开经济备战
B.政府工作重心已转向经济建设
C.大危机给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D.中共已完全丢失了南方根据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民国三十年”可知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政府已经迁往内地,开发资源说明政府在为抗战作准备,故A项正确;抗战时期主要任务是抵抗日本的侵略,不可能进行经济建设,故B项错误;此时,世界大危机时间已过,而且经济危机不可能为中国提供发展机会,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共根据地的问题,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