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2-07 22:01: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
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舞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含义是指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提案,即新中国和台湾都加入联合国,这实质是在搞“两个中国”阴谋,中国政府予以坚决反对,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同时驱逐台湾出联合国,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冠华部长如此开怀畅笑的原因是: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B.尼克松总统访华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BCD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但根据图片上的CHINA和材料中的国际会议可以判断出是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一: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成一种稳定的机制。毕竟世界上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这部分是因为美苏同时拥有核武器。由于两大对立阵营间可能爆发战争的唯一形式是核战争,而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在一场核战争中毁灭自身及其盟国,因此“恐怖的平衡”就变为“长期的和平”。
——美国哈佛大学阿基拉·艾里伊
材料二: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合作,它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体系所创立的“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所谓“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而是指“强化了的国际间的相互依存”。世界各国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雅尔塔体系的重要支柱——联合国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后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恐怖的平衡”和“长期的和平”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10分)
⑵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崩溃,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企业是(?? )
A.开平煤矿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继昌隆缫丝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这几个企业中,A、B、C三个企业都是官办企业,只有D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它符合历史潮流。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一项裁决,认定中国台湾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HTC)侵犯苹果专利,可能迫使HTC智能手机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作出相应调整。从中得出的认识是
A.国际知识产权已受到大国的操纵
B.法律是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的重要保障
C.苹果公司形成对智能手机的垄断????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表述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不正确;台湾不是主权国家,故D项不正确;从材料中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HTC侵犯苹果专利”,“可能迫使HTC智能手机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作出相应调整”,可以看出法律是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的重要保障,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失衡;一方面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消弱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很有争议的进程。(2)把握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也是高考试题命题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