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2-07 21:58: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82年,民族实业家李松云在上海创办了均昌铁厂。当时,在均昌铁厂制造的一艘小艇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着中国龙旗。
材料二?中国民族火柴业留下的一组商标:
?参考答案:(1)外国资本凭借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因此,一些民族资本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片以及文字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材料一中“:船头悬挂着英国国旗,船尾悬挂着中国龙旗”等信息并结合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时期即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又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束缚的角度来思考作答。第(2)问属于解读图片史料题,回答时候要依据图片中的重要信息来解题,从材料二中“振兴国货,挽救利权;中国兴;还我河山”等信息并结合民族资本主义救国的途径来思考作答。第(3)问对应材料三,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图表不难判断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表格中时间1912-1918年,是民国初年,结合所学从民国初年的历史从内部以及外部因素综合分析作答即可。第(4)问对应材料四和五,依据材料四中“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以及材料五中“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根本原因从社会性质角度分析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B.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王阳明生活的明朝社会矛盾十分的突出,君主专制走向顶峰,但封建制度的统治危机四伏。阳明的思想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成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 和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致良知”。 王阳明突出良知的重要性,认为经典为良知服务,看经书的目的是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 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
①社会主义原则????②祖国统一原则????
③实事求是原则?????④改革开放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一国两制”取得成功的原因。所谓“一国两制”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排除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根据今年六月的统计,全国一亿二千万农户中,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会的,已经有一亿一千万户,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一点七,全国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生产合作组织。加入工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小组或者供销生产合作社的,已经占个体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基本上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个体小商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合作化。
——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作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必须根据原料、资金的可能和市场的需要,积极发展轻工业。采取这个政策,才能够有更多的消费品来供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继续保持物价的稳定;能够更快地积累资金,来帮助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地强调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结果将反而会削弱重工业……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不应当脱离发展的正常比例。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丈件
材料三:会议一致同意党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创议而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同志同心同德,团结全国人民,争取在十五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争取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
材料四:全党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只有大力恢复和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坚决地、完整地执行农林牧副渔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目的,必须首先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一历史事件实行中出现了哪些弊端。(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张有哪些?(3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证明该决议未能得到有效贯彻的理由。(2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为“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话说明中共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事件: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本题解析:该题问项较多,命题者在设计问题时有梯度,往往先难后易。第一问中弊端课本上有明确的表述,第二、三问解答时一定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一定要结合史实。最后一问的教训应该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失误之处来看,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乔治·布什和萨科奇分别是当今美、法两国的总统。穿越时空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拥有行政权
B.军队最高统帅
C.国家元首
D.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他们的产生方式是不一样的,法国是两院联席会议选举,而美国总统是民众间接选举,且都不对议会负责。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