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二)

时间:2017-02-07 21:47: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下列是原始史料的是
A.孟子,名轲,邹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民贵君轻
D.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分析鉴别史料的能力。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据此可以判断出他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当时自己提出的,所以本题选B,A、C、D都是二手史料。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的鉴别·原始史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尊崇尚佛,兼收并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库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 材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掌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租,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


参考答案:(1)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这样法令才能统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哲学家王夫之关于动静关系的朴素辩证法。其大意是: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状态。运动和静止是气化过程中呈现的两种状态,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与题意相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的朴素辩证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