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其他》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三)

时间:2021-07-03 05:31: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沙皇的统治
B.解放农奴
C.增加对外扩张的力量
D.发展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统治者本身来看,改革的目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合约所确立的原则是
A.“教随国定”
B.路德派新教成为将来德国的国教
C.“因信称义”
D.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各诸侯国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教随国定”的原则。当时德意志南部大部分地区仍然信奉天主教,而C、D两项则属于路德新教的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一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德奥集团由于经济实力上的劣势,战略上的失误,内部各种矛盾的激化,国际力量对比的的不利,最终失败。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②,选C。
考点:同盟国失败的原因
点评:一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有:
(1)德奥集团在经济实力方面居于劣势:与同盟国相比,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同盟国集团的军事战略失误:德国速决战的破产,被拖入了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同盟国各国的经济政治危机:长达数年的世界大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各种矛盾,这在同盟国集团各国表现得更为明显。奥匈帝国境内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1918年11月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的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意大利倒戈,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盟国。在交战双方处于僵持阶段,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的时势”表述正确的是
A.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B.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C.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D.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题干“1913”、“挽联”和“南北党争”可以得到信息,1912年,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由宋教仁主持。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并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参众两院大多数席位。为组织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故与宋教仁相联系的时势为宪政共和。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输与官家事夷狄”体现了④项,“汝生不及贞观中”体现了③项,而①②无从体现,排除ABC项,D项正确。
考点:王安石变法
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