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7-03 05:29: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都到了啥年代了,你老还不会用手机,哪怎么行?”
④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
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发生于改革开放前;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发生于土地改革时期;③“都到了啥年代了,你老还不会用手机,哪怎么行?”,发生于新时期;④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发生于三年困难时期。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8分)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4分)这说明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认识: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 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 (2)不同:对西方民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说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可以相互借鉴;孙中山政治视野广阔,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本题解析:第(1)题认识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原因可以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如经济、阶级、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尚未进行思想领域里的启蒙运动,并不了解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内容,对西方民主的认识有限。第(2)题将材料二“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对比材料一分析其不同;从民主思想的传播历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孙中山个人的品质等 度谈认识,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发展科学教育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 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 成立中国科学院?④?提出教育要三个面向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科学教育的决策的有关内容。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6月1日;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与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在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中最早提出“三个面向”的思想;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正确。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欧洲,一些教堂为前来许愿的人们提供许愿蜡烛。这种小蜡烛是从中国天津进口的,进价只有0.06元人民币,折合0.007欧元,而教堂的售价却是0.7欧元。七八十欧元的棉服,从中国进货时大约只需付七八十元人民币。中国获得的利润很低,欧洲得到的却是“超级利润”。这种现象不能说明
[? ]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西方强权使中国产品利润空间很小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讲演中这样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⑴为了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
⑶依据材料三,指出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比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参考答案:
⑴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⑵实现三权分立,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⑶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行使权利的原则不同: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为三权分立原则。


本题解析:
本题是从政治民主化角度组织问题,切口小且深,时间跨度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回答第①问时,认真阅读材料,材料出处表明材料是孟德斯鸠的思想,再结合课本不难回答。第②问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实际就是用法律来约束,联系美国历史可知是指美国1787年宪法。第③问注意时间“1911年”,它指的是辛亥革命。《临时约法》正是采用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但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采用了美国的三权分立,而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这说明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第④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