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7-03 05:27:4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不是不听联盟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波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国联最终没有能够制止二战爆发。有其自身结构上的原因:国联成立仓促,从建议的提出到正式成立,时间短,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美苏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长期处于国联之外,操纵国联的是英法这样的二流国家,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国联大会和行政院各自职权规定不清,大会全体一致通过的决议才能有效,极大地限制了国联的行动能力。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
材料三: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美国失去了原先能够组成的对付苏联的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尼伯尔默等《现代世界的历史》下
材料四: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对抗的消失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大大增强,日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应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地位。为此,日本众议院通过了允许向海外派遣自卫队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法律,并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丛书》
请回答:
(1)国联、联合国成立时标榜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两个组织成立后初期是否达到这一目的?为什么?
(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的作用得到改变的必然性。
(3)有报道说日本越来越不满足“经济强国”的地位,积极谋求与之相应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地位……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你是否同意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共同目的: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没有达到目的。国联成立后一直为英法所操纵,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联合国在成立初期一直为美国所操纵。
(2)联合国作用得到改变的必然性: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综合实力,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崛起,取得联合国多数席位,和平民主力量大大增强。
(3)答案一:不同意。日本迄今为止还不能正确对待历史,甚至还极力美化侵略战争,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答案二:同意。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大国的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后,可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以国联和联合国的成立及其演变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及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对第(1)题,要通过对比其宗旨与成立初期的状况分析其目的是否这到;第(3)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出现显著变化的时间是在明清时期变化猛增,“贞节“是古代女子道德要求的一个体现,其主要要求来自于儒家封建理学思想。A.女权意识的觉醒与材料表达意思相反;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与“贞节”没有必然的联系;“贞节”妇女增多是理学影响深入人心的表现。故选B项
点评:宋明理学这一考点在设题时多考察其背景、两派的区别和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塑造后世中华民族优秀品格)。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如果生活在唐太宗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的场景有
①囹圄常空,马牛遍野,外户不闭,粮价低廉
②来自吐蕃的贵族子弟在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③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学习、做官
④士人信奉“物皆有理”,“格物致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的延伸能力。唐太宗时期勤政爱民,轻徭薄赋,政治清明,民族政策开明,对外开放,所以①②③中的现象都是可能看到的。只有④中士人信奉“物皆有理”,“格物致知”的理学思想是在宋明时期,在唐太宗时期是不可能的。故答案选择A。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1954 年宪法颁布后
C.“文革”结束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分期,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初建时期、“文革”十年曲折发展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张謇是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积极投身实业。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辆,其中2/3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B.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