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3 05:24:04
1、综合题 (13分)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荀子曰:“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
材料二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间 | 乡民迁出 总人数 |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参考答案:
(1)重视孝道;重男轻女,重视传宗接代;安土重迁。(3分)
(2)趋势:外迁谋生的人不断增多;迁居地域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谋生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或答“由迁居他乡种地到城镇、国外从事工商业活动”。)
背景:传统农业手工业的衰落(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西方思想的传人,乡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侵华,中国经济被迫融人世界。(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提炼分析能力。(1)据材料“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知是重视孝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知重男轻女,重视传宗接代;“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可知安土重迁。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提炼分析能力。据表格中的“迁至他乡种田人数”一栏可以看出在减少;“迁至城镇做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在快速增加;“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在增长;“乡民迁出总人数”人数也在增加;可知外迁谋生的人不断增多;迁居地域由农村转向城市、国外;谋生手段由种田逐步转变为做工或从事工商业。原因的可以从大环境来分析,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太简”,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支离”。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朱熹,乙方代表人物为陆九渊。“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发明本心”是陆九渊的的思想,因此选A。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漫画绘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图片中可以获得信息“柔能克刚”“小国寡民”并结合百家争鸣的知识,可以得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是道家思想。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达到鼎盛时期。书院的指导思想是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学思并进"、“慎思审择”等原则,由此可知( )
A.该书院的理念倾向朱熹的理学
B.该书院受陆九渊的影响最大
C.该书院的宗旨有与朝廷对抗的内容
D.该书院的教学方法完全独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南宋、“循序渐进”、“慎思审择”,这是朱熹区分了教 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故选 A 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