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考点特训(2020年冲刺版)(十)

时间:2021-07-03 05:21: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占区:成立非纳粹化法院,共审理超过900,000宗案件。德国成年人均需要填写一张问卷,据此来划分填表人的身分:主犯、从犯、轻从犯、随大流者和无罪。划分的基础是1946年实施的《解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第104号法》,也正是通过该法,德国当局被委托实际执行非纳粹化运动。到1948年关方的非纳粹化热情明显下降,因为冷战开始了。为了尽快结束非纳粹化,美方采取了很多仓促的措施,引致了很多有问题审判结果。
法国和英国占区:实行比美国平静得多的非纳粹化运动,范围也有限,其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更替上层组织方面。英国的划分系统分为1~5级,3~5(轻罪)会送交非纳粹化委员会审理。
苏占区:直接由苏联特务机构内务人民委员会监督。政府部门中的纳粹党的骨干及其组织被清除,甚至被送入特别营房……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苏占区的非纳粹化更侧重于从根本上铲除纳粹政权及军国主义的主要支持者——容克贵族阶层,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国有化以及把容克贵族的主要聚居区东普鲁士的大部分割让给波兰,并通过波兰政府对割让区进行种族清洗完成。
——整理自维基百科《德国非纳粹化》
材料二?盟国通过对德国民主化改造,使德国人民接受民主思想,建立民主制度……盟国对德国进行非纳粹化运动,使得大多数德国人对自己民族所犯的罪行有深深的负疚感。历届政府元首和首脑都能坦然承认纳粹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德国人认识到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衡量国家强大的标准是经济力量而不是军事力量。联邦德国走上了和平民主的现代化道路。
——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之西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非纳粹化”的背景并归纳其主要内容。(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德国的“非纳粹化”。(8分)


参考答案:
(1)背景:德国统一后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希特勒上台,实行纳粹独裁统治;二战德国战败;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4分)
主要内容:清除纳粹在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3分)
(2)德国从纳粹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或德国人对战争罪行的忏悔、反思,认识到和平、民主以及发展经济的重要性);(2分)为德国的民主化改造提供条件,走上和平民主的现代化之路;(2分)德国重新为国际社会所认可,回归国际舞台。(1分)为法德和解,欧洲走向联合提供可能;有助于维护欧洲、世界的和平。(2分)但其过程中有过激行为,产生不良影响。(1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美法在德国实行“非纳粹化”,德国统一后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希特勒上台,实行纳粹独裁统治;二战德国战败;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非纳粹化的内容是清除纳粹在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使德国人民接受民主思想,建立民主制度”“使得大多数德国人对自己民族所犯的罪行有深深的负疚感”“历届政府元首和首脑都能坦然承认纳粹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行”“联邦德国走上了和平民主的现代化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对德国的“非纳粹化”的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匈牙利与捷克斯洛伐克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似之处是?(?)
A.都学习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取消了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直接管理
C.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经济体制改革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东欧各国的改革是为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尝试,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遭受到失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
A、铁幕演说发表 
B、杜鲁门主义提出
C、马歇尔计划提出 
D、北约成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2月间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电报认为苏联是“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目前,这种努力限于某些邻近的地区,如伊朗北部、土耳其”等地。凯南认为,苏联“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凯南的“长电报”深深博得杜鲁门的赞赏……当月,他就要求国务院允许派一支特遣舰队前往地中海,“支持土耳其抵抗苏联势力的渗透”。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自冷战结束到入侵南联盟,美国共对外用兵42次。尤其是入侵南联盟的“联盟力量”行动,公开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联合国成员国实施赤裸裸的侵略……与此同时,美国不断抛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民主无国界”“主权有限论”“内战非内政”等谬论,为其武力干涉他国内部事务寻找理论依据。
——摘编自柯春桥、贾咏梅《美国军方抛出“内部冲突”论》
材料四?多极化作为历史前进方向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正在继续发展,但多极化的趋势正在遭遇“一极”图谋的阻碍和挑战……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新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凯南“长电报”提及的问题,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亚太地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背景,并指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26分)(1)变化:美苏关系从盟国演变为对手。(2分)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6分)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4分)影响: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稳定。(4分)
(3)背景: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6分)影响: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4分)


本题解析:(1)从乔治凯南的电文可以看出这时候美国和苏联的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美国对苏联开始实行遏制政策,乔治凯南的电文成为了起点。美国遏制苏联的政策可以从冷战的美国的政策措施方面进行分析。(2)20世纪79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升温。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同美国关系缓和化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也缓解了美国在苏联方面的压力。(3)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冷战后的国际局势。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多种力量也在崛起,世界呈现出暂时的一超多强的局面。向多极化方向演变的趋势不断地加强。
点评:战后根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美苏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发展成了冷战。建立了两极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渐的正常化,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迅速的提高,另一个方面,国际关系更是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随着日本的崛起和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地发展,也成为多极化趋势的构成因素。20世纪90年代后,多极化趋势加速。 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多种政治力量的崛起,有力的钳制了美国的单边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是某主题展览馆的标识,符合其展览主题的历史资料是

[? ]
A.美国1787年宪法文稿
B.《四月提纲》原件
C.修建柏林墙的建筑图片
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副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