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1-07-03 05:17: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将无法完成的一个选题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创立者;B项西周时期,周武王大规模推行分封制;C项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为历朝基本沿袭,影响深远;A、B、C项均正确。明太祖时废除宰相制度,并诏令以后不得再设丞相。清朝设军机处,但不可能出现丞相一职。故选D。
点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一职,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至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终结。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是我国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方针。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共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核心政策,因此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的建议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的统一服务。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因此被汉武帝推崇,并逐步上升为封建统治思想。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汉初经过六十多年的“无为而治”,经济实力得以恢复并逐渐增强,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1)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2)土地兼并剧烈;(3)匈奴为患,这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7年4月2日美国和韩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许多韩国人强烈抗议,甚至与警方发生冲突。假如你是一位韩国官员,你劝说人们退出示威和抗议活动的理由是
①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②美韩实现自由贸易对双方只有利没有害
③美韩合作可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④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后,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学术界对清末新政提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观点一:清政府“不过借此掩饰国民的耳目,讨讨洋人的喜欢罢了”;“没有放一线光明”;“也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而“预备立宪”更是“一个骗局”。
观点二: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法律,实行了废除科举,建立新军,起草宪法,设立资政院、咨议局等重大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政治、军事、教育现代化。
关于清末“新政”的相关材料
第一阶段:1901---1905
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堂,遣留学。

时间
学堂数
在校学生数
毕业学生数
教师数
1902
?
6912
?
?
1903
769
31428
?
?
1904
4476
69475
2167
?
1905
8277
258873
2303
?
1906
23862
545338
8064
?
1907
37888
1024988
19508
63556
1908
47995
1300739
14846
73703
1909
59117
1639641
23361
90095
1910
42696
1284965
?
?
1911
52500
1600000(约)
?
?
资料来源: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从刊》之《第一二三次教育统计图表》
②振兴商务,奖励实业:1902年2月23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申明“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1903年9月成立商务部,颁发了一系列奖励事业的章程。
“1905-1908年,年均设厂数超过洋务运动30年的20多倍与甲午后的2.5倍,投资额分别超过5.7倍与2.9倍。”?
③官制、法制改革:增设改建新部门,淘汰部分旧衙门及下级吏员。1902年,清政府设立修订法律馆,先后修订《公司法》、《破产法》等重要的法典、法规和律例。修订《大清律例》,废除酷刑。
④编练新军:1901年8月,清政府下令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采用新法训练,使用洋枪洋炮。
⑤习俗改革: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
第二个阶段:1905—1911年
⑥预备立宪
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
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
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非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在13个内阁成员中,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以上的一个观点展开评论。(12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此题未开放性试题,在作答时做到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在材料中找到一个观点;然后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即可。
点评:观点评论类题目类似于历史小论文,要表述成文,符合逻辑,不能简单列举。解题思路为:
1、找(紧扣评论对象,找出材料观点)
2、评(明确自己对观点的看法,正确、错误、片面等)
3、论(论证自己的观点,①要合理引用史实:可以是材料中的,也可是所学知识;②多角度论证: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也可以是内外因国内国际因素,或与该事件有关的多个主体;③史论结合)
4、综(总结升华,可以点明观点实质,也可引入史观或历史评价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