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1-07-03 05:13: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护国战争打响了!”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15年,是重要信息,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上海,此时期民主科学的观念开始进入人心;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在租界里的西方人,建立西式洋楼,乘着西式轿车;中华民国成立以后,颁布剪辨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下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根据说明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最佳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
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三幅图片信息分别展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种制度都是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显著特点,所以答案选C,A只能反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B能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D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制度的特征。
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三项,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在这三项制度中最为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题考查的是政协的发展过程中只能的转变,即由原来的代行人大转变为人大建立后的参政议政职能和统一战线组织。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7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2分)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第一小问首先根据1952年—1956年的提示指的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其次是1978年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后,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原因分别阐述:第一次:结合内因:三大改造的完成;外因: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第二次的原因是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无为而治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强调了真理与常识之间的巨大差别,只有自己在经历过外界事物的亲身体悟,才能明白真理的深刻内涵和所蕴藏的意义,而常识则不会使人对真理有真正的体悟,也就是只有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亲身实践,才会达到对真理的真切认识,所以该主张应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而A C D三项则是陆王心学的内容与题意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