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20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1-07-03 05:13: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大量民族企业纷纷内迁,来不及内迁的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重庆成为国统区的工业中心。”这种局面出现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北伐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材料中“民族企业纷纷内迁,来不及内迁的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可以判断这种局面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选D。
点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1912—1919年短暂春天;1927—1936年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建国后被改造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雅典民主整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利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五: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的缺陷。(2分)
(2)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3分)
(3)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五中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2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你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1)缺陷:享有民主的只占居民比例的9%,许多阶层或人群被排除在外,是少数人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专政;权力交给所有公民,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执政,极有可能导致极端民主化和国家权力的滥用,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和夭折。(2分)
(2)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1分)冲击挑战:l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0世纪初,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3)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1分)。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又具有妥协性,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民族不独立,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和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
(4)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2分)
(5)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民主建设有赖公众的积极参与与监督;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民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借鉴与创新的过程(或民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1)从图中的公民所占的比例和材料二中的信息概括雅典民主的缺陷。(2)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的特点是皇权至上,这种特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到维新派的挑战;在20世纪初受到革命派的挑战。(3)根据所学,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政体确立三权分立原则和责任内阁制度。这一制度在当时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软弱性、妥协性;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来分析。(4)要从美国政体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等方面思考。(5)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古代雅典创造了古代历史上的民主政治的模式,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古代的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者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承等因素影响了二者的政体;近代西方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代中国也是为追求 民主孜孜不断的努力着,但是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4年的圣诞节,(美国主妇)萨拉无意间发现家里39件圣诞礼物中,标有“中国制造”的竟达25件。出于好奇,她和她的家庭开始尝试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结果彻底打乱了—家人的正常生活。这一现象表明
A.中美经济存在极大互补性
B.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D.美国经济地位已经衰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制造”的商品在美国大量出现,反映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开始尝试离开“中国制造”行为的失败说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故选C。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主要说的是离开中国的产品的情况,并非中美经济互补性的问题。B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错误,进口中国的产品增多,并不能说明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只能说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地加深。
点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已经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国等超级大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资本主义主导者全球化,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有对自己有力的一面,只要因势利导,最主要的是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让全球化不仅为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大学》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一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
①小农经济?②工商食官制度?③儒家伦理道德?④法家法治观念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这一思想诞生于儒家思想形成时期,即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①③两项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②项是西周时期的重要经济制度,④项显然与儒家观念不符,故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受命指挥清军战船三百多艘,将领士卒三万多人从铜山港出发,乘南风之势进军澎湖、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D.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