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特训(2020年冲刺版)(十)

时间:2021-07-03 05:10: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基本实现统一
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1933—1936年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这个时期属于国民政府的前十年。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有①④。②③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千龙网上《从大脚到多变:中华民国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 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

时间
美丽标准
1900~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00~1919年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西方文化传入?
②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④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⑤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⑤?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第⑤项中“成为国家的主人”的表述不符合这个时间段(1900-1919),该表述是新中国建立后,男女平等,共同成为国家主人。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服饰的变化是历史的缩影。下列服饰中,被认为是20实际二三十年代青年人中有文化教养象征的是
A.西装
B.中山装
C.学生装
D.列宁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A.柳条粽子春耕屈原
B.月亮月饼团圆嫦娥
C.菊花九层糕敬老齐景公
D.艾叶粽子龙舟屈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是端午的来历,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所以赛龙舟、吃粽子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所以D正确,BC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
材料三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 《朱子语类》
材料四 知识即美德,愚昧是万恶之源。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论点(不可摘抄原文)。(2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家社会道德观。(3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汉代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归纳西方在精神文明方面从古代到18世纪发展的主题及主要趋势,并对比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4分)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东方孔子和西方苏格拉底在社会道德建设上的相同点。(2分)


参考答案:
(1)反对暴政,主张“克己复礼”(或主张德政,克己复礼),以礼治国。(2分)
(2)修身、齐家、平天下(围绕该主旨的说法都可以)。(3分)
(3)大一统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3分)
(4)西方:人文精神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发展为服务于专制政治。(4分)
(5)都强调道德的重要;都主张通过教育劝化人。(2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的意思是说,仅仅用政令来禁止,用刑法来惩治,百姓会因害怕而避免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但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体现了儒家“以德治民”、“ 以礼治国”的主张。
(2)材料二的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反映的儒家社会道德观是修身、齐家、平天下。
(3)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新儒学。联系所学知识,答出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4)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不断发展;中国:儒家思想不断演变以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5)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两个人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点评: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遗产。儒学中的“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以德治国思想及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合理的教育方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前提之一。高考很重视从这些点切入命题,考查儒学形成、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主张的影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发展的主要标志。三大思想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思想家的主张、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知识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