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3 05:01:52
1、选择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956年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因此排除BC;A明显错误,此时是要向社会主义方向过渡,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1954年宪法
点评: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大原则,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法律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
A.城市组织
B.部落联盟
C.国家形态
D.城市联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对城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城邦是城市国家,因此符合城邦含义的只能是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都城
①通运输比较便捷
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
③逐渐东移近海
④明成祖迁都的北京缺点是“远饷近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片示意图可以看出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因此交通运输比较便捷,且逐渐东移靠近大海,,由已学史实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是随着明朝疆域的缩小,特别是北方退至长城一带,北京的位置越来越不安全,形成了所谓的“远饷近虏”的局面,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而此时期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分离,因此②表述不合史实,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都城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各项体现出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①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新的科学技术?
②政府几度实行海禁?
③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
④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并非禁绝中国对外贸易,明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政府贡赐贸易,清初的闭关政策也只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陶片放逐法的创立者为
A.梭伦
B.庇西特拉图
C.克利斯提尼
D.伯利克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