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20年冲刺版)(四)

时间:2021-07-03 05:01: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956年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同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因此排除BC;A明显错误,此时是要向社会主义方向过渡,为了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正确答案选D。
考点:1954年宪法
点评: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大原则,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法律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
A.城市组织
B.部落联盟
C.国家形态
D.城市联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较为简单,考查的是对城邦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城邦是城市国家,因此符合城邦含义的只能是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古代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都城

①通运输比较便捷     
②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保持一致    
③逐渐东移近海
④明成祖迁都的北京缺点是“远饷近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观察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图片示意图可以看出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因此交通运输比较便捷,且逐渐东移靠近大海,,由已学史实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是随着明朝疆域的缩小,特别是北方退至长城一带,北京的位置越来越不安全,形成了所谓的“远饷近虏”的局面,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而此时期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分离,因此②表述不合史实,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都城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下各项体现出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①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新的科学技术?
②政府几度实行海禁?
③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
④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并非禁绝中国对外贸易,明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政府贡赐贸易,清初的闭关政策也只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陶片放逐法的创立者为
A.梭伦
B.庇西特拉图
C.克利斯提尼
D.伯利克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