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二)

时间:2021-07-03 04:56:1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
A.御使大夫、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郡县、行省
D.太尉、军机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A.御史大夫、刺史,都是负责监察的;B.宰相、参知政事,都是负责行政的;C.太尉、军机处,前者负责军事,后者为皇帝的办事机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D.郡县、行省,都是地方机构。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是
A.追求抒情写意
B.描绘自然风景
C.以社会风俗为题
D.讲究布局构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有学者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采邑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依据所学,元代的时候,为加强对广阔疆域的统治,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即行省,作为代表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即中央的派出机构。故D项符合题意。A、C项明显错误,地方的管理者享有本地的世袭领地;B项地方享有相应的权力,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首长。所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
C.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度。根据材料““纳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君主的权威是“纳谏”“劝谏”的前提,这些做法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度。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从秦国开始”“ 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可知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确立推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而巩固郡县制。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奴隶社会初创时期,B项发生在明朝,C项发生在元朝,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确立·君主专制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