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1-07-03 04:51:0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美国作家大卫·哈伯斯塔在创作《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时参观了佛罗里达州的基韦斯特图书馆,结果发现书架上一共有88本有关越南战争的书籍,而有关朝鲜战争的著作却只有4本,这一事实多多少少概括了朝鲜战争在美国人心中的记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朝鲜战争令许多美国人不堪回首
B.冷战不同时期的战略态势有别
C.受不同时期信息技术条件的制约
D.越南战争比朝鲜战争影响深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越南战争更令许多美国人不堪回首;B不对,两次战争美国都遭受失败;D也与题干不符;与越南战争不同的是,当朝鲜战争发生时,美国尚未进入信息社会,而电视新闻也刚刚出现。在当时的朝鲜,每晚15分钟的电视新闻过于简短,不仅内容索然寡味,而且影响也微乎其微。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把从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胶片寄到纽约新闻中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国内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美国人多是通过白纸黑字的新闻报道来了解朝鲜战争,因此这种黑与白的印象也一直延续至今。答案为C。
考点:近现代科技
点评:综合近年本专题的高考命题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命题可能从以下角度考查:? 1.命题可能继续会以选择题形式为主,考查对古今中外重大科技成就表现及影响的理解,特别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近代物理学的成就、达尔文进化论、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高考会重视中外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影响的命题,考查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大陆上的主要矛盾不包括

[? ]


A.英德矛盾
B.德奥矛盾
C.法德矛盾
D.俄奥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几乎总是战火不断。如果将古代农耕文明地区的战争与近现代战争相比,就战争的目的而言,最明显的不同通常体现在:
[? ]
A、争夺资源?
B、争夺劳力?
C、争夺土地?
D、争夺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一



电影《魂断蓝桥》海报

材料二?20世纪50——60年代部分歌曲

材料三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地召开了。到会国家85个,代表1880名。这里面正式代表1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摘自《关于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1)概括材料一、二共同的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题:揭露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特点: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30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地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一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