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6-24 07:18: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
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刺激作用
C.有利于农村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入超”即进口大于出口,农副产品口增长,在当时有没有可能超过外国的进口呢?这是不可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通商口岸增加到十几个,外国商品终于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市场,中国沦为他们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中国入超局面不可能扭转。加工农副产品就能赚钱,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自然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现在产品大多出口了,自然经济随之解体。农村农副产品的生产取决于国际市场的需要,因此商品经济发展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可知,其主张君权神授,但没有提到民众应绝对服从;材料未反映董仲舒对人性所持的态度;材料中未体现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从材料“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 化民”可得出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表是20世纪50 - 80年代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与日本的贸易
+2.4
+2.0
一15.9
一19.4
与西欧的贸易
+2.0
+10.7
一5.8
一17.8
从表格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B.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陷入经济危机
C.日本经济发展速度比西欧快? D.日本、西欧的经济实力超过美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标材料的识读与推理能力。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与日本、欧洲的贸易中处于入超(贸易顺差)地位,70年代出现贸易逆差,80年代贸易逆差越拉越大。这说明美国在二战后建立的经济霸主地位在逐步发生动摇。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4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6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6分)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6分)


参考答案:
(1)表现:(6分)①文化价值: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四大发明的传播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4分,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②社会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中央集权制。(2分,每点1分)
(2)物质方面:兴起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评分说明:每一方面,史实1分,论述1分,本小题不得超过6分)
(3)努力:①政治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行依法治国方略。②文化教育:实行“双百”方针;推动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创办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③外交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入WTO组织等。
(评分说明:至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每个方面得分不超过2分。每个方面具体史实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得2分,如能综合叙述则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软实力如果答了经济发展或军事方面,不给分。)
(4)价值观念: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3分,每点1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以上得3分。)
体制构建:三权分立、共和制、总统制。((3分,每点1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以上得3分。如果答三权分立的具体内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1)在唐、宋时期的史实范围内,概括其“文化价值”,可突出理学的产生、中华文化圈、四大发明的世界贡献等;概括其“社会制度”,要举出两项重要政治制度,也要高度浓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2)中国近代以来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而重建文化信心,即:物质方面要突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方面要强调学习西方传来的先进政治制度;精神方面要点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重大政治运动的思想意义。
(3)“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按题目要求应排除经济、军事等方面;“政府政策”主要应该指出民主法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内文化教育政策及国际上的文化传播等;“公共外交”应该点明中国为了创造和平安宁国际环境而提出的重大外交原则及主动融入世界的重大努力。
(4)按题目要求,“美国开国元勋(即华盛顿、杰斐逊等)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在“价值观念”上主要是启蒙思想的影响,在“体制构建”上要突出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国体与政治架构模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课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 ]
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
B.日本欲以此树立大国形象,充当全球化的领导者
C.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