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20年必看版)(十)

时间:2021-06-24 07:15: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治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学说悉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儒学:
A.强调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D.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法治国是依照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和主张来治理国家,封建社会是君主专制,所以中国封建社会不能叫以法治国,排除A;通过题干“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即儒家学说法典化了;根据“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即儒家学说制度了,而且提到两千年来儒家学说影响很大,影响社会的公私生活,即普及到政府和百姓的生活中。所以D正确。B、C两项本身表述正确,但题干材料没涉及儒家学说的意义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也要看它是否能迎合统治者的要求。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秦始皇本记第六》
材料二?贞观三年,太宗谓吏部尚书杜如晦曰:“比见吏部择人,唯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如晦对曰:“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太宗乃将依汉时法令,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
——《贞观政要·择官第七》
材料三?上还京……诏位曰:“鄂罗斯入我边塞,侵扰鄂伦春、索伦、赫哲、飞牙喀等处人众,盘踞雅克萨四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了哪些努力?(6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了实现优选官员,唐太宗做了哪些努力?(4分)
(3)材料三出自民国初年一位史家的记录对于“鄂罗斯”的侵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是如何应对的?最后结果如何?(8分)


参考答案:(18分)
(1)
努力: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的统一发展;统一车轨,促进全国交通的通畅;统一文字,促进文化的统一发展。(6分)
(2)
努力:完善科举考试,吸引人才;(2分)实行地方举荐,广开选官途径。(2分)
(3)
应对:亲自了解敌情,制定方略(2分);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在军事上占据优势;(2分)通过外交和军事的双重手段,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2分)
结果:认定了中俄边境,维护了国家的主权。(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翻译过来的现代汉语意思是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2)根据材料二“...两汉取人,皆行著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本州辟召,会功臣等将行世封事,遂止”和结合科举制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其努力有完善科举考试,吸引人才;实行地方举荐,广开选官途径。
(3)考查了康熙大帝的历史功绩,结合教材关于康熙大帝的历史功绩有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在军事上占据优势;通过外交和军事的双重手段,迫使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等。结果是积极的意义,可以从国家主权、国家统一的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分)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思想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溯历史,国学的基本学理和精神都产生在先秦百家争鸣这个伟大的“轴心时代”。“先秦诸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济之,故其学术皆应时而生 。”(胡适 《说儒》)
⑴请根据材料一,完成以下表格:(4分)

?
特?点
观?点
儒家
孔子的思想是关于道德的、政治的,……他认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来自于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
?
A
道家
道家学者把全部精力放在思考和内省上,希望借此理解统治世界的自然法则,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认为,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不再参与他们不懂或者无法控制的事情的话,就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和谐。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法家
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
? B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全球史》(上)
材料二:西汉早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写道:“董仲舒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
⑵材料二中“董仲舒的理论”指的是什么?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理论?(4 分)
材料三: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材料四: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宋·文天祥《正气歌》
⑶经过魏晋隋唐的沉寂,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历史上的新时代,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请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理学的认识。(4分)
材料五:明清时期,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成了专门束缚女子的教条。然而就在这个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对理学的抨击声。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
⑷材料五李贽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8分)


参考答案:
⑴A:儒家:仁者爱人,克己复礼。(2分)B:法家: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分)
⑵“董仲舒的理论”指的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或“天人合一”)。他提出这种理论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神化皇权;同时又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体现儒家“仁”的思想。(4分)
⑶理学以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等级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产生消极影响;理学注重气节、品德,强调责任和使命,凸显人性庄严。(4分)
⑷原因:经济上,明朝后期,江南一带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和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政治上,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思想上,理学成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的教条,不适应社会的发展。(6分)意义:李贽大胆向正统思想挑战,质疑孔子的绝对权威,对后人具有启蒙作用;他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肯定了人的正当私欲,发展了儒家“仁”学思想的内涵(或体现了儒家的人本思想);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促进了社会进步。(2分)


本题解析:(1)依据“……要求行为举止要符合传统规范”并结合所学知:儒家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依据“法家思想致力于寻找一种管理国家的方法!这种有效的方法以实践性强和冷酷无情著称”并结合所学知: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2)依“董仲舒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可见其君权神授的理论;依“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可见其天人感应的理论;结合所学知提出这种观点主要好是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神化皇权;同时又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3)材料三主要说了三纲五常维系了封建等级,压抑了人们的欲求,“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可见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材料四从另一面叙述了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注重气节、品德,强调责任和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4)材料五中李贽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挑战,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来回答,李贽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其进步意义在于对后人具有启蒙作用,批判地继承了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获得了新发展,同时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促进了社会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东亚、东南亚经济都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以联邦德国和新加坡为例,分析导致这两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概括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指出西欧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历史的演变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1)共同原因:依据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正确发挥政府调节经济的职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大量利用外资
(2)发展特征: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造船业、汽车工业、电子制造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大资本家和掌权军人结合。
(3)加强西欧国家间的联合,成立了欧洲共同体进而发展为欧洲政治、经济等的联盟;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以外的重要国际力量,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解析:此题有三个问题要回答:共同原因、主要特征、重大影响。回答共同原因,先弄清楚联邦德国和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因,然后概括出相同原因。回答主要特征,根据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情况进行分析。回答重大影响,既要从西欧的角度进行考虑,又要从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