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1-06-24 07:12:3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看下面的材料

?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洲(德法英意)
中国
1970年
1 038 300(1)
433 412(2)
202 968(4)
619 999
91 506(8)
1979年
2 562 200(1)
901 616(3)
1 007 173(2)
2 264 188
263 190(8)
*各国 (地区)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欧洲四国各占一名次):亿美元,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
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C.苏联大国地位严重削弱
D.中国GDP地位没变,主要原因是受“文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1979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来看,欧洲生产总值突增,一体化成效显著;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严重阻滞了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苏联的生产总值以及世界排名来看,苏联在1979年并没有严重削弱,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2008年11月22日至23日,某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下图会议的主题是“亚太发展的新承诺”。这一组织是

A.亚太经合作组织
B.欧洲联盟
C.非洲统一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0分)福州名门望族——“龙山刘氏”是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鼎盛时期拥有电气公司、电话公司、铁工厂、制冰厂等20多家企业,几乎控制着当时福州城民族工商业的命脉,被福州百姓誉为“电光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期,福州开辟商埠之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纷纷投资近代企业……1910年,刘家5兄弟把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的大笔收入与他人合股创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开办时股本定为12万元。?
(1)据材料一,指出“电光刘”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1911年福州电气公司电灯用户234户,电灯数2998盏;1924年电灯用户11743户,电灯数64953盏。公司起先仅限于提供生活照明用电,1920年前后,逐渐扩充到提供生产动力用电。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规模也不断扩大。
(2)据材料二指出“电光刘”在1911年至1924年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三:1939年,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发电所损失严重。1941年福州沦陷,财产损失严重。到抗战后期,公司库存材料几乎荡然无存。企业满目疮痍。……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大官大员带头窃电,反动军警、特务更是明目张胆地抢电。此外,苛捐杂税也压得人喘不过气。1947年。通货膨胀更加剧烈,物价狂涨。给电气公司以毁灭性的打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互联网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电光刘”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的两大障碍是什么?(2分
(4)简要概括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1分)
(2)趋势: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或快速发展)。(1分)
原因: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障碍。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法令。④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⑤“实业救国”思潮和利润的驱使(答出其中四点得4分)
(3)主要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2分)
(4)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潮流。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内容,作者主张国家政权的权威性,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非选择题:本大题30分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9分)
(2)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9分)
(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差异的原因。 (12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把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中;(3分)
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宣扬君权神授。(3分)
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或者说反对君主专制(3分)
(2)韩非子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政治措施的理论基础。(3分)
董仲舒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3分)
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影响。(3分)
(3)差异的原因: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韩非子处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期,(3分)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
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3分)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3分)
说明:1、只回答时代背景的不同,没有详细作答的,只给1分。
2、只回答韩非子、黄宗羲所处社会转型的大时代背景,没有紧扣材料,只给1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归纳整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材料二中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君权神授”等主张,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材料三中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第(2)问,考查迁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从客观作用方面作答,对上述三段材料中的思想观点分别展开评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韩非子的观点在战国时期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治国思想;董仲舒的观点在汉代,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展的需求,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第(3)问,考查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注意原因的分析需要结合两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回答,韩非子处于战国时期,封建社会开始形成;黄宗羲处于明清之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