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二)

时间:2021-06-24 07:10: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材料二?要找出一种联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维护每个联合者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同时,在这一联合体中,每一个人在与全体人相联合的时候,所保持的服从仅仅是对他本人意愿的服从,而且仍然保留着像以前一样的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1)归纳材料一、二中的治国主张。(4分)结合所学,分别简述其影响。(4分)
材料三?法国历史图片

材料四?当要求在宪法条文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数度被尚未完全抛弃复辟幻想的君主派议员否决后,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巧妙地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7年,连选后连任。”1875年1月30日,该议案在议会以353票对352票,即以一票之差获得通过。既然瓦隆修正案承认了共和国总统的职衔,那么也就意味着承认了共和国本身。就这样,共和制终于被议会承认了。
——吕一民《法国通史》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共和进程的主要特点。(4分)谈谈你对“一票共和”的认识。(6分)
材料五?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
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二)思想先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3)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述“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4分)“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2分)


参考答案:
(1)儒家主张:德治(人治),民本思想。(2分)
卢梭主张:法治,保证个人自由、人身安全;保护私有财产。(2分)
儒家主张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有利于个人道德修养。(2分)
卢梭主张的影响: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法国民主法治政体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2)特点:具有曲折性、反复性、艰难性。(4分)
认识:是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的结果;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反映;是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资产阶级壮大的产物;奠定了法国共和制的基础,促进了法国的长治久安。(6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3)内涵: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2分)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2分)
举例: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启蒙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认为“以德兼人者王”。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政府应“保卫和维护每个联合者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和卢梭的思想的影响。
(2)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政权曾多次更迭。直到1875年1月30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以一票之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从中归纳法国共和进程的特点,并谈谈法国“一票共和”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五指出: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第二小问通过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事件,说明“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地区分布不合理
B.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C.工业结构不合理
D.军阀割据混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战期间,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的“短暂的春天”,但发展中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这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下去,故AC项排除,B项正确。D项说法与一战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中,欧共体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
A.启动欧元?
B.共同市场?
C.共同的农业政策?
D.关税同盟的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满洲中央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目的是
A.攫取中国的资财
B.向沦陷区输出资本
C.控制沦陷区工矿企业
D.建立东亚新秩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认识和理解能力。C、D与题目不符容易排除。B项迷惑性较强,要求学生必须正确理解资本输出这一概念。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国家是别国经济侵略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输出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贷款,采矿等。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满洲中央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滥发纸币,强制人民使用,所以不是输出资本,而是直接攫取中国的资财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