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4 07:10:44
1、判断题 (24分)国家治理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
孔子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荀子 | 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
参考答案:
(1)儒家主张:德治(人治),民本思想。(2分)
卢梭主张:法治,保证个人自由、人身安全;保护私有财产。(2分)
儒家主张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有利于个人道德修养。(2分)
卢梭主张的影响: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法国民主法治政体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2)特点:具有曲折性、反复性、艰难性。(4分)
认识:是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的结果;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反映;是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资产阶级壮大的产物;奠定了法国共和制的基础,促进了法国的长治久安。(6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3)内涵: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2分)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2分)
举例: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2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启蒙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认为“以德兼人者王”。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政府应“保卫和维护每个联合者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和卢梭的思想的影响。
(2)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政权曾多次更迭。直到1875年1月30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国民议会以一票之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度。从中归纳法国共和进程的特点,并谈谈法国“一票共和”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五指出: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体制转型指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型指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第二小问通过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事件,说明“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地区分布不合理
B.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C.工业结构不合理
D.军阀割据混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战期间,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的“短暂的春天”,但发展中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这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下去,故AC项排除,B项正确。D项说法与一战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中,欧共体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 ]
A.启动欧元?
B.共同市场?
C.共同的农业政策?
D.关税同盟的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是?(?)
A.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满洲中央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目的是
A.攫取中国的资财
B.向沦陷区输出资本
C.控制沦陷区工矿企业
D.建立东亚新秩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认识和理解能力。C、D与题目不符容易排除。B项迷惑性较强,要求学生必须正确理解资本输出这一概念。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国家是别国经济侵略的一种主要方式,资本输出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贷款,采矿等。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满洲中央银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是滥发纸币,强制人民使用,所以不是输出资本,而是直接攫取中国的资财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