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1-06-24 07:09: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
A.君主封地
B.帝王赐姓
C.居住村落
D.生活部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古代姓氏的由来: 1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唐尧?虞舜?夏?商?周?姬?姚?姜;? 2?以国别地名为姓--国别:齐?鲁?韩?赵?魏?秦?楚?宋?卫,地名:东郭?南宫?西门?欧阳?;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官职:司马?司徒?帅?尉?,?职务:巫?乐?陶?屠?卜?施?商?;  4以动植物为姓--牛?马?龙?熊(可能是氏族图腾)?杨?柳;5?以数字为姓--伍?陆?万;  6少数民族的姓--金?翦?萨?慕容。?
考点:本题考查分封制。
点评:周初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为三种人: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功臣有:姜尚,封齐等。
王族:伯禽,封鲁;叔虞,(成王弟)封晋;周章,封吴;召公爽,封燕等。
古代帝王后代:微子(殷商后代),封宋;妫满(舜的后代)封陈等。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参考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


本题解析:回答第⑴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⑵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第⑶题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考查的政治制度内容从周秦——明清——近现代,时间跨度很大,阐释了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这样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多党合作
C.政治协商
D.区域自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我国三大政治制度的理解。三大政治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制度。很明显,B和C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此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8分)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元行省辖区广袤,权力空前,但我们较少看到双方发生矛盾冲突的材料,元灭亡也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行省)“不得承制署置属吏”;"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官员的任用上实行种族交参的原则,这样就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在地方区域设置上,这一制度人为的使自然区域隔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如“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哪些重要信息?据材料二分析元朝行省制度有哪些特征?(5分)
(2)材料三体现了此时的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针对这一问题,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的?(4分)
(3)材料四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具有中国特色。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主要差异(6分)
(4)以上材料,对我国当代加强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31(18分)(1)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已设立郡县;(1分)早期的县高于郡(或早期的郡县主要设在边远地区等)。(1分)   
特征:元朝中央掌控行省人事任免权、财政权、司法权;行省内部相互牵制;行省区划打破自然限制。(3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各州保留很大的独立性和一些重要的主权性权力。(2分)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分)
(3)不同点: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目的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行政区自治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的自治程度要高于民族区域自治。(6分,如答法律依据不同、适用区域不同等可酌情给分)
(4)启示:地方行政制度应适应本国国情并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调整和改革;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应坚持创新与继承的统一;增强地方行政制度的活力,调动地方发展的积极性等等。(3分,答出其中l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3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级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
定期实行分级考核。(4分)
(2)制度:郡国并行制。(1分)
理由: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2分)
(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分)
(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可以概括出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由“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可以概括出郡级官员分工负责;由“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可以概括出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由“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可以分析出定期实行分级考核。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可以分析出汉初地方有封国也有郡县,所以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第二问从“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和“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两个角度进行概括说明即可。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以概括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由“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以概括出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行省拥有行政权但受到中央的节制和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两个角度来回答即可。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结合第三小题我们可以分析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另外结合所学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而郡国并行制度则导致国家分裂。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的认识结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郡国并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制。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